close

  最近跟同學有一些磨擦。其實磨擦是一直存在的。只是有時特別激烈。眼下情況是在衝突寸前。

  基本上,我是這樣想的:人各有志,沒有任何理由去指謫他人的生活目標是錯誤的,除非你是那個人的老媽。其實,就算是親人,也只能提供建議。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。

  說到這兒,其實已經能夠猜想到衝突點在哪裡了。

 

  上學期美學老師點出了兩個原則性的人生目標。

  殿堂派。

  以及野鶴派。

  顧名思義,前者是尋求豐功偉業,在生命史上留下不朽的篇章。以學術界來說,美學老師自然是希望我們向他看齊,成為一位舉足輕重的大學者。

  我以前也很希望自己是這種人。

  我一直認為,人的價值取決於死亡的那一刻──倘若有人為我的死亡感到惋惜、悲傷,甚至痛苦,且是非常非常多數人,那麼也不虛此生了。這代表我這一輩子對社會的付出是無可取代、青史留名的。

  然而,英雄人物畢竟是少數。

  並且隨著年紀增長,越來越傾向於「野鶴」一派。

  「閑靜少言,不慕榮利。好讀書,不求甚解;毎有會意,便欣然忘食。」

  我的個性大概比較傾向於此。

 

  從小到大──至少是高中以後,到現在,很多同學都稱讚過我的博學。

  但我並不認為我真的有讀過多少書。甚至是,我很少讀書。

  也討厭刁鑽在某一特定領域。所以成績都不好。

  但這就是我的個性。

  因此,如果有人一直在身旁敲邊鼓、在「捧殺」說我這麼會讀書,翻譯這些英文應該不難,寫這些報告應該很簡單,應該如何如何……

  我會非常不爽。

  而現在甚至感到忿怒。

 

  如果要分類的話,我的個性一定算是任性、頑固,並且相當自我中心。

  我明白自己的缺點,所以我盡可能表現出禮讓、寬容,處處先替別人想過。

  所以有人指責我「你有沒有替別人想過!」時,可以想見,我為什麼現在會這麼生氣。

  補充一點,我的脾氣很差。所以我會盡可能讓自己,至少看起來,脾氣不錯。

  倘若人們對「藝術家」有個刻板印象的話,我可能很容易對號入座。

  說也奇怪,我們班上半數都是專科出身,但最有「反骨」的,反而是我這個非專科出身的。

  專科出身的某些人甚至更為死板、不知變通。或者說,「沒創意」。

  「創意」不是指新鮮的點子。與其說是「創意」,不如說是「創造力」。

  我需要「創造」。

  我無時無刻都想把心中的理念抒發出來,化為文字,或者,現在正在學習的,化為圖像。

  可悲的是,這種「生產」並沒辦法計算良率與產能。也就是說,別人看我在發呆、摸魚,或是好不容易寫出十二萬字的小說但最後一文不值,就覺得我在浪費時間、浪費生命。

  然而,對我來說,專注在一篇看不懂的英文文本上讀得要死不活,才是真正的浪費生命。

 

  對我來說,一天花上十六小時以上在讀書、整理資料、寫報告,我會感到佩服,但不覺得有何稱羨。在我看來,倘若我選擇了那種人生,我的生命是枯萎的。至少已經脫離「藝術」的本質──倘若一切的「感受」都是建立在方法、理論、效益的話,究竟心靈還能「感受」到什麼?

 

  我沒有打算在三年內畢業。甚至,可能拿不到碩士學位。

  抱著同樣的心態,我考上公立高中並且考上國立大學,然後畢業。

  說沒有壓力絕對是騙人的,當初為了應考也是拼得要死不活,但我向來不覺得考上公立高中這件事有多重要。甚至覺得獨私立高職也無所謂。同樣的,如果沒考上國立大學,甚至是私立大學,大不了就先去當兵,然後找工作。

  總的來說,正因為我不把「學業」放在第一位,所以我的人生才得以繼續前進。學業也同步前進。

  生命有許多比這些煩瑣東西更值得追求的事物。

  譬如美人。譬如悸動。譬如繆思。又譬如,真理。

  很早就說過了,我的成份是7%的浪漫主義,8%的現實主義,15%的無所事事,以及70%的水(鹹的)。要把那7%全給現實所取代,一句話:不可能。

 

  並且任誰挑戰我的底限,我翻臉的速度絕對比翻書還快。

 

  2012/6/3 12:38‧因此雖然是期中報告期間,但我還是專注在玩繪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uailian 的頭像
    Kuailian

    束夢閣

    Kuai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