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這一個月產業界發生諸多振盪,特別是手機市場方面,發生諸如宏達電的內鬼案,風光一個世代的手機龍頭‧Nokia被微軟併購,以及中國大陸平價手機品牌‧小米3即將登台、黑莓機出售等等新聞,可以說是科技產業的連環爆,一波未平、一波又起;然而因為筆者並非商科出身,也不打算針對經濟面向分析產業趨勢,只是就個人身邊所看到的現象,抒發一些心得:

  前一陣子──特別是hтc率先登上新聞版面時,我問過周遭一些朋友:知道世界前五大智慧型手機是哪幾家嗎?

  出乎意料──或許也能算是意料之中──我聽到的回答都是:「蘋果、三星,跟hтc?」而其他兩家的答案有些分歧……或甚至無法舉出另外兩個廠牌的名字。

  也就是說,在臺灣人的心目中──至少有一部分人認為,hтc應該是世界前五大廠牌。

 

 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。

  世界前五大廠依序是:蘋果、三星、LG、中興、華為。第六名是聯想。

  hтc恐怕要在十名之外。

  很多朋友甚至根本沒聽過第四名跟第五名;事實上,後面三家廠牌都是中國大陸的。

  更有趣的現象是,當我問一些朋友:撇開蘋果不談,如果想換一台新手機,會選哪一家?

  多數的回答都指向hтc。理由是:「要用國貨。」

  但那些朋友手中現有的智慧型手機,幾乎都不是hтc

  換言之,「選用hтc」只是一個便宜的標準答案,一旦真正要選購時,或許就不會把「國貨」放在首位考量了。

 

  再提另一個例子;我有一位朋友在3C賣場工作。他很自豪地在臉書上寫到「雖然OO廠牌抽成比較高,但我絕不推薦含狗貨!」贏得了非常多個讚。

  然而,即便這幾年來臺灣反韓情緒十分嚴重,去年年底尾牙一些企業大老闆舉著hтc手機大喊「愛用國貨」的口號猶言在耳,為何前幾季宏達電的表現卻是節節下滑呢?

  這當然並非臺灣人「用國貨用的不徹底」……倒不如這麼問吧:

  憑什麼要我們愛用國貨?

 

  如果以最早提倡「國貨」的那個時代──民國初年來說,主要提倡的國貨是毛料,洋貨(或稱舶來品)因為大量使用機械生產,不僅做工細、良率高,價格還十分便宜,本國企業一方面因生產成本高,二方面則是幾乎沒有市場,於是國貨(或稱土貨)根本幾無招架之力,只能看著大量銀子不斷流出海外;當時若不提倡國貨,其下場就是中國的民生經濟將完全被外國掌握。

  避免一些無謂的政治爭議,在此提醒當時的臺灣因為受日本殖民,日本一方面壓低臺灣本地的生產成本(低價收購農產品),一方面提高關稅(拉升歐美商品銷售價格),所以臺灣人別無選擇,只能購買日本貨──無論開價多高。因此當時的臺灣根本沒辦法有「提倡國貨」的概念──若以日本貨為國貨的話,根本不用提倡,因為別無選擇。

  隨著二戰爆發等等因素,現在很難論斷民國初年的「提倡國貨」是否成功;而第二次我國政府大力「提倡國貨」,則是在五、六零年代,臺灣大力發展輕工業、民生工業,成為東亞數一數二的勞力工廠時,「國貨」意味著「便宜,但品質可能不太好」──但即使如此,我們還是要「愛用國貨」,因為那些產品可能都是父母在工廠或家中客廳製造出來的,如果不支持國貨,最直接的影響其實是自己的家庭斷了收入。而靠著這一次的「提倡國貨」,臺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,締造了經濟奇蹟──但這些都是過去式。

  如今,我們有什麼理由非用國貨不可?

  那些科技大廠,廠房設在大陸或東南亞,雇的是外地勞工;總部設在臺灣,但目的是為了享有節稅的福利;而在臺灣上市的產品,價格也沒有比較便宜。

  事實上,除了品牌是掛臺灣的名,已經看不出哪一點是「國貨」。

  而動不動就打著「國貨」的名號,要臺灣人買單。

 

  這麼問吧:就算全芬蘭人都使用Nokia,全加拿大都使用黑莓機,是否可能挽回這兩家大廠被併購、下市的命運?

  或許中興、華為、聯想能榮登前六名,跟中國大陸的人口有關,但三星跟LG呢?就算全韓國人都人手一支,有可能讓三星跟LG進入前三名嗎?

  至於蘋果,當然不可能專賣給美國人。

  雖然是句老掉牙的標語,但卻是再真切不過的事實: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。

  全球市場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。如果臺灣產業,無論是做手機還是其他商品,動不動就用「國貨」綁架國人,將臺灣市場視為「老本」而固步自封的話,總有一天仍會被國際企業淹沒;臺灣產業不該一直躲在「國貨」及「國族主義」的保護傘底下,看著外國產品爭奪國內市場時,只能一再要求國人「相挺」;而作為消費者,我們應該也要勇於不被這些企業所「消費」,而是客觀地評比哪些產品真的值得我們購買。

 

  再說一個小故事吧;前一段時間我招待一位上海朋友來臺灣玩,看到她用的手機是三星,就好奇地問了一句「你們那邊不是說要抵制韓貨跟日本貨嗎?」,她答道:「只是嘴上說說而已,我朋友都用三星,街上跑的也都是日本車……沒辦法,他們的比較好用。」

  一個生活在極權國家的人民尚且能抱持這麼「自由」的想法,向來追求發展「自由經濟」的臺灣人民,又怎可以一直被所謂「國貨」吃豆腐呢?

  並且,對企業來說,撤除了「國族主義」的保護傘,才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上,經由競爭而發展茁壯;現存在國際間榜上有名的臺灣品牌,早些年根本也沒有打著「國貨」的名號要國人支持,而是靠著自己的實力闖出一片天,從電腦到腳踏車,無不是由自己穩紮穩打,而至今他們的成就大大提升我國知名度,使全民與有榮焉,「情義相挺」則是更之後的事了。

 

  要之,臺灣人無論是消費者還是企業主,在這全球化的時代都該拋棄國貨的迷思;畢竟,科技怎麼會來自於國族主義?

  而進步的答案,相信各位已了然於心。

 

   2013/9/30‧擱置了近一個月,終於寫完

 

arrow
arrow

    Kuai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